電商,獲利
許多傳統產業思維者不明白Google這場交易的意義。京東集團靠電商事業大賠,卻打開市場,一路募資還無往不利,甚至是第一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電商。京東「砸錢換市場地位」的效應,去年第1季開始發威,出現上市後單季獲利,去年全年獲利人民幣50億元。
目前京東集團無所不包,從物流倉儲的無人車、無人機、無人倉庫,金融的眾籌、財富管理、貸款;電商靠「無利潤模式」砍出血路,更橫跨中、美兩國。
對Google及眾多外商來說,進軍大陸市場有隱私和商業利益難以兩全的困難。Google幾度進出都不成功,但考量成本、競爭態勢與政治因素,更不可能靠投資「BAT」進入大陸市場。現在透過京東打下的市場,切進大陸地區,對於Google來說是成功的一大步。
京東接受Google投資,也證明當年的策略成功。京東商城是現任執行長劉強東在2004年創立,當時只是賣資訊產品的小平台,等到2010年也只是一家小電商,有數百家同類的B2C業者競爭。
京東在2014年與騰訊結盟,現在再接受Google投資,對京東而言,將站在Google平台上,透過Google的流量獲利,對營運增添助力,更是品牌的加分。
從Sea到京東,國際電商平台一直證實在國際市場布局比獲利更重要的模式,政府與其擔心企業跑去海外上市,不如想想如何幫助企業到海外,建立與國際業者對話和合作的管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