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是商界、管理界最著名的教材之一,自出版以來,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七年,在全球七十個國家以二十八種語言發行共超過一億冊,影響了數以萬計的政治家、企業家、以及各行各業的優秀人士,並被《福布斯》雜誌評選為十本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。
作者史蒂芬·柯維,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,楊百翰大學博士,柯維領導中心創始人。曾被美國《時代周刊》譽為「思想巨匠」「人類潛能的導師」,入選影響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
該書強調的成功人士7個習慣,可以說是提升我們人生效率的最重要的原則。也是一定要養成習慣的基本態度。
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,長年累月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,透露我們的本性,左右著我們的成敗。 要想做一名成功的高效能人士,就必須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。
生活與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人際關係的困惑。但因為個人的特性和處境的不同。本書則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框架和方式,讓其認真觀察自己所處的特殊環境,找到適合自已的方法,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。
我們的做事應該以效能作為衡量標準。其中兩個重要的一個是「效能」,一個是「習慣」。 想要追求這樣的高效能狀態,就需要讓自己發生改變,主要藉助的就是習慣。 習慣是「知識」、「技巧」和「意願」共同建立起來的。 三者缺一不可,才能成為習慣,最終讓我們變得更好。
比如大家學習時間管理,既要學習我們要管理哪些維度,也要學習具體的管理方法,僅僅這樣還不夠,還要願意去進行時間管理。 在這本書中,史蒂芬·柯維博士就為我們總結了7個最重要的習慣。接下來一一介紹。
習慣一:積極主動——個人願景的原則
高效能的人士,首先要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觀念。 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有天壤之別,再配合聰明才智,差距就更遠了。想要生命的產能與產出平衡,進而追求圓滿人生,主動精神實在不可缺少。 什麼是積極主動的觀念呢?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哪些事務上,就能判斷出來。
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碰到許多的問題,收入、事業、家庭、愛情等等,這些事情一起,構成了我們每個人的「關注圈」。而有些是不能被我們掌控的,有些是能被我們掌控的,那些能被我們掌控的,就構成了「影響圈」。
積極主動的人,會把精力更多放在「影響圈」,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使自己的影響圈不斷擴大。 消極被動的人,卻會一直盯著自己的「關注圈」,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超出個人能力的事情上,最後會越來越怨天尤人,自暴自棄,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找藉口。 所以,是不是積極主動的人,在於你能不能把更多精力,放在自己的行動上。
習慣二:以終為始——自我領導的原則
什麼是以終為始呢?如果你已經過完了這一生,你現在在聽你的親人、朋友來回憶你,你希望他們說些什麼呢?你希望他們怎樣評價你呢? 如果你已經有了答案,那麼,你對於如何過好這一生,就有了更明確的答案。
人們對於自己的人生往往存在兩種態度。一種人是被動接受,他們的人生是被家人、同事、朋友和環境影響的,卻沒有他們自己的想法。 而另一種人,會主動設計自己的人生,並且努力讓自己的設計成為現實。以終為始的習慣,就是讓你主動設計自己的人生。
如何才能以終為始呢?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。 所謂個人使命宣言,就是列出那些對你最重要的事情、人,你最重視的品格和智慧。比如:家庭第一、堅持誠信、幽默感、每年學習一種新的技能。 而你主動設計的人生,就是把個人使命宣言落實到具體的人生規劃中。
如果想要更好的管理時間,你要先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,這樣,你才知道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。而職業價值觀,就是個人使命宣言中與工作相關的部分。 你已經學會如何「以終為始」設計自己的職業,現在,你可以更上一層樓,設計自己的全部人生。
習慣三:要事第一——自我管理的原則
有效管理最最核心的思想,永遠把重要的時間,用在重要的事情上,這就是時間管理的本質。 而「積極主動」和「以始為終」,又是要事優先的基礎,積極主動,你才能有充足的時間,以始為終,你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事情。以免被感覺、情緒或衝動所左右。
想要做到要事優先,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常用的四象限工作法,按照職業價值觀,確定事務的重要還是不重要,按照截止日期,確定事務緊急還是不緊急。 有效的個人管理可分為四個步驟:
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,不用囉嗦,馬上去做。 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,儘量分配給他人來做。 不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,儘量不做。
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,就是我們最應該重視的要事了。
可是卻因為不太緊迫,常常會被我們忽視。 想要建立要事優先的習慣,那你就要先從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入手。
以上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個習慣,這三個習慣,關注的是我們如何增強自控力。如何從被動的生活,被別人帶領,走向自己帶領自己,打造個人領域的成功。
習慣四:雙贏思維——人際領導的原則
一般人看事情常常來用二分法,感覺兩個人在一起,不是我占便宜,就是我吃虧。在博弈論中,這叫「零和博弈」。 而高效能的人士更在意的是雙贏。
只相信零和博弈的人,那麼在他們的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模式,就只有兩種,一種叫做「損人利己」,那就是我有受益,對方有損失,另一種叫做「捨己為人」,我有損失,對方有受益。 這兩種交往模式,都不能長久。
在這樣的模式下,雙方的情感、態度都會受到影響。最後兩個人都要盡力做損人利己的人,最後的結果,恰恰是「雙輸」。
所以,在史蒂芬·柯維看來,我們與他人合作,如果無法達成共識,實現雙贏,那麼不如不合作。 如何實現雙贏呢?史蒂芬·柯維給出了四個步驟:
第一步,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,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。
第二步,認清主要問題和顧慮。
第三步,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。
第四步,考慮實現這種結果的各種可能和途徑。
以這四步來考慮問題,我們就能更多達到雙贏的狀態。
習慣五:知彼解己——同理心交流的原則
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係方面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,那就是:知彼解己。首先了解對方,然後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。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。 我們在溝通時,常常會存在的一個最大的誤區,那就是太執著於表達,而忽略了傾聽,我們都想讓別人理解我們,可是我們卻一點都不願意理解別人,最後的結果,就是各說各話,影響溝通,進而當然影響我們每個人的效能。 所以,「知彼」,就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轉變,我們把理解別人放在首位,這樣,就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。
知彼解己的最好方法,就是學會「移情聆聽」。移情聆聽,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,要求你在聆聽時站在說話者的角度,去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。 我們很多人在聽別人說話時,常常是回應性聆聽,什麼是回應性聆聽呢?就是我們會讓對方感覺我們在聽他說話,我們也會附和他,也會說「沒錯」、「是的」,可是我們還在想自己的事情。這樣看似是溝通,實際卻是沒有什麼效果。
人際溝通僅有一成通過語言來進行,三成取決於語調與聲音,其餘六成則得靠肢體語言。所以在同理心傾聽的過程中,不僅要耳到,還要眼到、心到;用眼睛去觀察,用心靈去體會。 只有真正做到移情聆聽,我們才能和別人真正實現有效的溝通。
習慣六:統合綜效——創造性合作的原則
統合綜效的關鍵,在於相信整體大於部分之和。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「一加一大於二」。兩個人的合作,兩種物品的組合,並不是簡單的加法,他們之間還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,產生出更大的效果。
當人與人互動時,即使是學生和老師,也不是簡單的你說我聽,而是互相之間能夠產生影響,古人說教學相長,就是一門課程,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,其實老師也會有自我的提升,就是這個道理。 想要達到統合綜效的效果,並不是簡單的把一群人放到一起就好,否則,這個世界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的爭端呢?這其中的關鍵,是團體中的每個人,應該擁有更敞開的心態。
所以說,統合綜效的習慣,是在雙贏思維和知彼解己的基礎上,才能達到的境界。只有擁有雙贏思維,我們才能相信一加一大於二,只有做到知彼解己,我們才能真正達到一加一大於二。
以上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四、第五、第六個習慣,這三個習慣,關注的是我們如何與他人互動,讓我們從帶領自己,變成帶領更多人一起達到高效能的狀態,打造公共領域的成功。
習慣七:不斷更新——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
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,因為生活與服務他人都得靠自己,這是最珍貴的工具。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,具備良好的思考、學習、創造與適應能力,才能立於不敗之地。擁有財富,並不代表經濟獨立,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。 要不斷提高我們的效能,我們就必須保護和優化自己最重要的資產,你最重要的資產是什麼呢?就是你自己。
你要不斷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。作者在書中建議,我們要從四個層面來不斷更新自己,分別是:身體、精神、智力、情感。 《精力管理》中,同樣把一個人的精力分成了四個層面,體能精力、情感精力、思維精力、意志精力。 體能精力,對應身體,情感精力對應情感,思維精力對應智力,意志精力對應精神。這兩本書對於自我完善和更新的定義,可以說是完全相同。 積極主動、以終為始、要事第一,這是個人領域成功的三大重要習慣。 雙贏思維、知彼解己、統合綜效,這是公共領域成功的三大重要習慣。 不斷更新,這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必要條件。
上述七個習慣之間,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愈是積極主動,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,有效管理人生。能夠不斷砥礪自己的人,方懂得如何了解別人,尋求圓滿的解決之道。同理,一個人愈獨立,就愈善於與人相處。磨練自己,則可以提升前六個習慣的境界。
如果你能掌握優秀的方法和工具,讓他們為高效的原則而服務,那麼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厲害的時間管理者。
如果我們每日堅持由內而外的修身功夫,就一定會帶來豐厚的回報。 通過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正確的原則上,在辦事和增強辦事能力之間平衡,我們就能獲得能力,創造屬於自己美好的生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