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上「學歷不重要」是真的嗎?大學講師中肯道出3個「高學歷者」才享有的好處

35
好友分享:

 學歷是敲門磚,要是敲不動門,就要學會自我升級

大多數的求職徵才網站上都會寫著幾個字:大學學歷。

我曾經問過一位人力資源部的朋友:「如果一個人能力超強,卻沒有大學學歷,你們要他嗎?」

他反問我:「那他憑什麼證明自己能力強呢?」

我說:「證明能力強的方式有很多,比如當你長期觀察他之後。」

他說的話,讓我印象深刻:「現在這個世界裡,你又有多少時間,可以去從頭了解一個人呢?」

的確,如果你是個老闆,你是願意去雇用沒有駕照,卻說自己開得很好的司機,還是有駕照,被他人證明技術很好的司機呢?我想,這就是學歷的用途:它是敲門磚。

但有些人能力很強,他們有除了學習之外的超強背書,此時,學歷就不那麼重要了。比如,韓寒透過文字傳遞到了更遠的地方,他文字的技能,在當時就已經超過了學歷的背書;羅永浩的演講能力家喻戶曉,所以他的影響力,直接打破了學歷的時空。當然你也可以參加比賽和競賽,用證書去證明自己的能力,參加實習,用同行的推薦,從而打破學歷對自己的約束。

總之,你要有超乎學歷的東西代替學歷,變成敲門磚,此時此刻,學歷就不那麼重要了。

可惜的是,大多數人並沒有那麼強的技能背書,沒有那麼光亮閃閃的能力,那麼,學歷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敲門磚。

當自己的學歷影響到自己找工作時,就應該考慮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,提升自己的學歷,讓自己在職場上更有競爭力。曾經有一位專科學生連續三次被面試公司拒絕,第三次的時候,我建議他發信給人資部門問為什麼,他照做後,人資部竟然回覆了,回覆內容只有一句話:我們只要大學生。

當你的學歷敲不動門,就要學會讓自己升級。

2. 主修是人才在相同領域的聚集

讀大學究竟是為了讀什麼?在網路時代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問這個問題,史丹佛大學的公開課,北大的經濟學,在網上都能找到錄音檔和影片,那我為什麼還要讀大學呢?其實,讀大學真的只是為了那幾節課嗎?只是為了那個學位嗎?

不是。讀大學最重要的是遇見同領域的人才,這些人,在你的大學四年裡,可比那幾門課來得重要多了。

你會發現這個時代從來都是這樣,英雄都是成群成群的出現,整堆整堆的來。所以,想要變得優秀,就要學會和優秀的人交朋友,就要從大學中選擇合適的群體開始。

學歷從這個角度來看,是有用的。

假如你並不喜歡自己的主修,又想成為另一個領域的人才,在你沒有任何社會資源的時候,增加學歷,改變主修,是一件非常聰明的事情。

因為當你考上研究所,或者成功升了大學,不僅是成功跨了界,身邊的朋友圈也將會得到改變,這些朋友在你更換軌跡時,將十分重要。同樣,當你覺得自己的主修還需要深造,比如你學的是學術性非常強的科目,提升學歷的意義也就變得重要了許多。

(圖/取自pakutaso)
(圖/すしぱく@pakutaso)

3. 為拖延找工作而提升學歷是不明智的

許多時候,我們在同一個時間裡,只能全力做好一件事情,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有限,比如你全職考研究所時,就不可能全心投入一份工作。

所以,當你讀研究所的時候,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全職的工作

我的一個朋友決定考研究所,三年後,他重新回到職場,發現招募他進來的主管,正是他的大學同學。所以,在坊間有一句很負能量的話:「研究所不過是比大學生多混了三年而已。」

後來那個朋友和我說:「早知道早晚要找工作,還不如早點找,也就不用在老同學手下幹了。他當年還不如我呢。」

所以,為拖延找工作而提高學歷,是不明智的,因為這些東西,早晚要來,與其晚點來,不如早點面對。

而且,我們都應該明白:工作中的邏輯和學校中的邏輯,完全不同。而兩者學習的方式和途徑,也完全不一樣。所以,你時常會發現在學校的佼佼者,卻在工作中表現得很一般,你也能發現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,原來在學校不過是中等學習成績,因為學校和工作中的兩套邏輯,脫節得很厲害。

在哪都是學習,在哪也都是終身學習。

4. 能力不夠,學歷來補

考研究所和插大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彌補自己的學歷不足之處,比如,當你的研究所考上了北大,別人問你學歷時,你就很容易蓋過自己的第一學歷了。另外,學歷也是和能力互補的一種重要方式,無法評估能力,或者自己能力實在不強的時候,好的學歷無疑能達到補強。

教育制度的確存在問題,但有一條是十分公平的,就是任何人都在九年義務教育後可以考高中,大學畢業後可以參加研究所考試,這條路是一個階層變更的通道,而且,這條路每年都有機會參考,每年都有機會,也就意味著,每一年都有無限的可能改變生活。

正是這樣一條路,給了無數一無所有的學子一些希望,但同時,我也想告訴各位:正視考試,正視我們的學歷,別認為這就是生命的全部

 

學歷 電商

好友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