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傷害無所不在 牢記「P.R.I.C.E」五大處置原則

運動
好友分享:

日常生活中,運動傷害幾乎是無所不在,舉凡骨折、挫傷、擦傷、脫臼、扭傷、拉傷等,都屬於運動傷害的範疇。由於運動的型態、強度不同,可能造成不同種類、不同程度的傷害,因此,適時的暖身及對身體狀態的評估,尤為重要。秀傳醫院骨科主任陳威仁表示,若發生急性運動傷害的當下,能依照「P.R.I.C.E」五大原則去處理,也能減輕受傷程度。

急性運動傷害的五大處置原則「P.R.I.C.E」,分別代表「Protection(保護患部)」、「Rest(休息)」、「Ice(冰敷)」、「Compression(壓迫)」、「Elevation(抬高)」。急性運動傷害發生的當下,應先保護、固定患部,避免進一步受傷;讓患者到安全的地方休息;用冰敷的方式,目的要減少局部組織腫脹,並降低疼痛感;若有彈性繃帶,也應將患部簡易包紮起來,同樣避免腫脹;最後則是抬高患部,同時加上冰敷與彈性繃帶包紮,可以減少血液循環至患部,也是能避免腫脹。

在運動傷害當中,創傷力量大於骨骼可承受的強度及彈性,就會造成骨折。處理骨折的方式分為保守治療,以及開刀治療,陳威仁指出,判斷使用哪一種治療方式,重要的是先檢查骨頭是否移位,若未出現移位,可透過打石膏或以護具來固定骨折處,讓骨頭慢慢自然長好。不過,石膏或護具固定久了,關節可能會產生僵硬的問題,此外,以石膏或護具固定也可能容易導致皮膚悶熱搔癢,特別是天氣炎熱的季節;此外,非移位的骨折雖已石膏或護具固定,仍有可能產生後續骨折的移位或產生骨折不癒合的情形,因此,打石膏或以護具固定骨折後仍應遵循醫囑,定期回門診追蹤,了解骨頭生長狀況。

運動傷害無所不在牢記「P.R.I.C.E」五大處置原則| 運動天地| 養生| 元氣網

至於骨頭若移位到一定程度,就可能須接受手術來將骨折復位及固定,假使不開刀,可能會造成後遺症,比如骨頭長歪、骨折不意癒合,進而影響到日後肢體關節的功能;陳威仁醫師強調,雖然一般民眾會擔心開刀有風險,但還是因與醫師討論,當開刀所獲得的好處遠比必須承受的風險大,或不開刀很有可能造成日後肢體功能的障礙,手術治療就會是較佳的選擇。

在容易骨折的族群當中,老年人經常被提及,主要是可能因走路滑倒,或在浴室摔倒,甚至碰到障礙物等,造成骨折,另外,老人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,因此,陳威仁建議年輕時應多存骨本,可以透過均衡飲食來攝取鈣質,另外平時要曬太陽,其產生的維他命D能幫忙吸收鈣質,再加上規律的做運動,骨頭受到運動力量的傳導刺激,才會把血液中循環的鈣質吸收回骨頭中運用。

至於如何防止老人骨折,除了趁早存骨本外,家中的環境佈置也很重要,包括光線要足夠、浴室安裝防滑地磚,平時也不要舉重物,蹲跪的姿勢也少做,避免增加關節的負擔,但運動還是要正常,以便訓練肌肉的力量,維持肌耐力。

對於年輕人來說,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來調整運動節奏與強度,陳威仁表示,運動的關鍵是增加心肺功能、伸展肌肉、訓練肌力,除了運動前應該要充分暖身,也應該訂下目標、設定計畫,身體一旦疲累了,就應該要適當休息,因為有酸痛就代表是身體發出警訊,不舒服就應該休息,以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。

好友分享: